第211章 公理之城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211章 公理之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1章 公理之城

  甚至此时李世民都在认真考虑,遣派特使出西域追上王玄策一行,令其往中亚一行,不知道还来得及不?

  但旋即李世民想起来那边的局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  算算时间,那萨珊波斯眼看就要噶了,还要和那个拜占庭拼命。

  在两个帝国的旁边,阿拉伯人还在趁势崛起,怎么看都是一副乱世之相,要是王玄策折在那里可就追悔莫及了。

  所以唐帝国的天子顷刻间便换了想法:

  “组建舰队,往西方一行,宣扬我唐国威,尽敛西方之……”

  李世民顿了顿,用了后辈所说的词:

  “尽敛彼辈文化成果。”

  李世民的想法很包容,胡将既然能成为大唐将星,那西方罗刹人亦可作大唐夫子。

  而且回首望去,李世民觉得遣船队西行的条件也愈发成熟,有坚船确保人员无虞,有罐头防止水土不服,这后世毫不在意的地图完全可以作为此时最精确的海图,沿海岸便可西行。

  既然如此,就该取天下精华,尽归于唐,缔造华夏。

  只是可惜那牛爵爷看来起码都是四五百年后的人物了,不然带来大唐做个牛国公岂不美哉?

  而这番计划,李世民巡视一圈,刻意无视了长孙无忌和侯君集期待的目光,最终还是定在了刘仁轨身上:

  “正则既入海师,不止要学治军,也须察造船之新法,等东海平定,当代朕巡视这西方。”

  还没上任,职务之类便已经安排了下来,但对刘仁轨来说反而倍加兴奋。

  因为无论怎么看都感觉这生活远要比在陈仓做县令要有意思。

  房玄龄与杜如晦慎重的再起一页纸,将这有关《几何原本》的数言给抄录了上去。

  两人和魏征看到这对几何原本的叙述自是有许多想法,但最终也只是将想法停在心里。

  毕竟几人本来就挺忙的,这类有关学问之事最好还是交予国子监,老话说得好,尺有所短寸有所长。

  如今陛下要大力推动科举,可以预见国子监未来地位必然会愈加重要。

  既如此,这西方治学之精要正宜交予国子监,以修大唐之文化。

  几位武将都是瞪着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光幕,这科学啊透镜啊什么的,其实不太懂,几乎都是跟着本能走:

  看着旁边的地图估算大唐与西方的距离,最终也只能兴叹,大唐跟这西方唯一能争的也就中亚了,再远的话实在是太难了。

  李靖倒是捋着胡须若有所思:

  小概率事件的集合,组合成了当下的结果?

  如果类比一下,兵法上何尝不是如此?

  名将的能力便是将这种小概率变为必然。

  嗯,就如自己。

  “不过这牛爵爷为何称其为苹果天尊?苹果又是何物?”

  侯君集左右看看,主动发问,因为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这么厉害的人物为何是以一个果名传世?

  “这天尊之名,应是后辈笑谈。”

  房玄龄推测了一下很有把握:

  “至于这苹果……或是因这牛爵爷是以研究苹果而……成道?”

  但房玄龄想不明白,一个苹果有什么好研究的?而且:

  “苹果是何物?莫非是西方独有?”

  几人再度面面相觑,对此就真不清楚了。

  不过秦琼倒是猜测道:

  “前朝称蒲桃,我唐称葡萄,故而这苹果也让臣想起来,河北有称奈果为频婆果,或为一物?”

  有理有据,于是几人便也将心思压在心里,打算回头找个奈果来研究一下。

  小小奈果竟藏成道之机?

  【与唐军开打之前,倭军雄心勃勃,誓要让唐朝明白谁是老爹谁是儿。

  结果就是,打之前豪言壮语,打时候胡言乱语,打完之后沉默不语。

  白江口战败的倭国直接选择了闭麦,紧急征召了大量农夫在九州岛沿岸修筑防御工事,非常害怕唐军来一次登陆战直接给灭国了,这些遗迹至今去日本都还能看到。

  倭国这种极端恐慌的气氛持续了两年。

  而倭国老实了,百济也被重新按下去了,新罗在表面上也非常恭顺,于是顺理成章的,灭高句丽再次被提上了日程。

  这一次不再存在任何意外,从667年九月发兵,到次年三月高句丽王投降,前后不过半年,高句丽终于彻底灭亡。

  高句丽的献俘跟西突厥的小鲁差不多,李治还是记得老爹的,依然还是先在二凤坟前献俘,再太庙献俘,最终李治在含元殿受俘,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给足了面子。

  至此唐朝终于一统辽东和朝鲜半岛,而五年之后,大非川郭待封的一声呐喊,给新罗送来了大片土地。】

  晚点还有一章,今年LOL世界赛的工作真是舒心不少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